3.17  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实施细则

适用范围: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地下室、地下商场、停车场,地下油库,深基础、逆作法施工

的围护结构,工业建筑的深池、坑、竖井等的地下连续墙工程。

3.17.1工程概况

   (略)。

3.17.2施工准备

监理要点:

1.核查分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

核查内容:同“第2章 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2.施工方案审核 

核查内容:同“第2章 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3.材料检验

⑴钢筋:钢筋的牌号、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,其技术要求应符合《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:热

轧光圆钢筋》(GB1499.1)、《钢筋混凝土用钢 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》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 (GB 

1499.2) 的规定。检验要求同“4.4钢筋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⑵水泥:普通硅酸盐水泥、矿渣硅酸盐水泥等,其技术要求应符合《通用硅酸盐水泥》国家标准

第1号修改单 (GB175) 的规定。检验要求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⑶砂:中、粗砂,细度模数为2.5~3.5,其技术要求应符合《普通混凝土用砂、石质量及检验方

法标准》(JGJ 52)的规定。检验要求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⑷碎石:卵石或碎石,粒径不大于40mm,级配良好,其技术要求应符合《普通混凝土用砂、石质

量及检验方法标准》(JGJ 52)的规定。检验要求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

容。

⑸外加剂: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⑹水: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4.机具设备检查

检查内容:同“第2章 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5.作业条件检查

⑴技术准备

1) 施工前应在工程范围内进行钻探,查明地质、地层、土质以及水文情况,为择挖槽机具、泥

浆循环工艺、槽段长度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,同时应摸清地下连续墙部位的地下障碍物情况。

2) 施工单位应工艺要求确定泥浆配合比、配制及处理方法。

3) 施工测量人员应完成现场测量放线工作,并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复核。

4) 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,并书面技术交底记录。

⑵其他

1) 现场应设计地面标高进行场地平整,并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房屋、通信、电力设施以及上下管

道等障碍物,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3m内的地下障碍物。

   2) 施工单位应平面及工艺要求设置临时设施,修筑道路,在施工区域设置导墙;安装挖槽、泥

浆制配、处理、钢筋加工机具设备;安装水电线路;进行试水、通电、试运转、试挖槽、混凝土试

浇筑。

3) 施工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系统。

3.17.3施工过程

1.施工操作要点

⑴施工程序:导墙施工→泥浆制备→槽段开挖→清槽→钢筋笼制作与安放→浇筑水下混凝土→接

头施工。

⑵导墙施工

1) 在槽段开挖前,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,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浇筑。

   2) 导墙深度一般为12m,其顶面略高于地面50~100mm,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导沟。导墙的厚度一

般为100~200mm,内墙面应垂直,内壁净距应为连续墙设计厚度加施工余量(一般为40~60mm)。墙

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±10mm,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差为±5mm,导墙顶面应保持水平。

   3) 导墙宜筑于密实的黏性土地基上。墙背宜以土壁代模,以防止槽外地表水渗入槽内。如果墙

背侧需回填土时,应用黏性土分层夯实,以防漏浆。每个槽段内的导墙应设一个溢浆孔。

4) 导墙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,以保证槽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.5m以上,且不低于导

墙顶面0.3m。

5) 导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%以上方可拆模。导墙拆模后,应立即在两片导墙间加支撑,直至槽

段开挖方可拆除。严禁重型机械在附近行走、停置或作业,以防导墙开裂或变形。

⑶泥浆制备

1)泥浆的性能和技术指标,应根据成槽方法和地质情况定,一般可按表3.17-1的规定采用。

泥浆性能指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表3.17-1

项    目

性 能 指 标

泥浆检验方法

一般地层

软弱地层

密度

1.04~1.25kg/L

1.05~1.30kg/L

泥浆密度秤

黏度

18~22S

19~25S

500~700mL漏斗法

胶体率

>95%

>98%

100mL量杯法

稳定性

<0.05g/cm3

<0.02g/cm3

500mL量筒或稳定计

失水量

<30mL/30min

<20mL/30min

失水量仪

pH值

<10

8~9

pH试纸

泥皮厚度

1.5~3.0mm/30min

1.0~1.5mm/30min

失水量仪

静切力 (1min) 

10~20mg/cm²

20~50mg/cm²

静切力计

含砂量

<4%~8%

<4%

测定器

注:1.密度,上限为新制泥浆,下限为循环泥浆。一般采用膨润土泥浆时,新浆密度控制在1.04~1.05;循环过程中的泥浆控制在1.25~1.30;对于松散易塌地层,密度可适当加大。浇灌混凝土前槽内泥浆控制在1.15~1.25,视土质情况而定。

2.成槽时,泥浆主要起护壁作用,在一般情况下可只考虑密度、黏度、胶体率项指标。

3.当存在易塌方土层(如砂层或地下水位下的粉砂层等)或采用产生冲击、冲刷的掘削机械时,应适当考虑提高泥浆黏度,宜用25~30S。

2)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控制泥浆的性能,定时对泥浆性能进行测试,随时调整泥浆配合比,

做好泥浆质量检测记录。

3)泥浆必须经过充分搅拌,泥浆搅拌后应在储浆池内静置24h以上,或加分散剂,使膨润土或黏

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。

   4)通过沟槽循环或混凝土换置排出的泥浆,如重复使用,必须进行净化再生处理。如采用原土

造浆循环时,应将高压水通过导管从钻头孔射出,不得将水直接注入槽孔中。

5)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施工时,应适当提高泥浆黏度和增加储备量,并备堵漏材料。如发

生泥浆渗漏,应及时补浆和堵漏,使槽内泥浆保持正常。

⑷槽段开挖

1) 挖槽施工前应预先将连续墙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槽段,其长度一般为47m。每个单元槽段由若干

个开挖段组成。在导墙顶面划好槽段的控制标记,如封闭槽段时,必须采用两段式成槽,以免导致

最后一个槽段无法钻进。

2) 成槽前对钻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各部件必须连接可靠,特别是钻头连接螺旋栓不得有松脱

现象。

3) 为保证机械运行和工作平稳,轨道铺设应牢固可靠,道碴应铺填密实。

4) 挖槽过程中,应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,以使槽壁稳定。

5) 当遇到坚硬地层或遇到局部岩层地无法钻进时,可采用冲击钻将其破碎,用空气吸泥机或砂

石泵将土渣吸出地面。

   6) 成槽时要随时掌握槽孔的垂直精度,应利用钻机的测斜装置经常观测偏斜情况,不断调整钻

机操作,并利用纠偏装置来调整下钻偏斜。

   7) 挖槽时应加强观测,如槽壁发生较严重的局部塌落时,应及时回填并妥善处理。槽段开挖结

束后,应检查槽位、槽深、槽宽及槽壁垂直度等项目,合格后方可以进行清槽换浆。在挖槽过程中

应做好施工记录。

⑸清槽

1) 当挖槽达到设计深度后,应停止钻进,仅使钻头空转而不进尺,将槽底残留的土打成小颗粒,

然后开启砂石泵,利用反循环抽浆,持续吸渣10~15min,将槽底钻渣清除干净。也可用空气吸泥机

进行清槽。

2) 当采用正循环清槽时,将钻头提高槽底100~200mm,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,以中速压入泥

浆,把槽孔内的浮渣置换出来。

   3) 对采用原土造浆的槽孔,成槽后可使钻头空转不进尺,同时射水,待排出泥浆密度降到1.1

左右,即认为清槽合格。但当清槽后至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时,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保证槽壁稳

定,应用符合要求的新泥浆将槽孔的泥浆全部置换出来。

4) 清理槽底和置换泥浆结束1h后,槽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50mm;浇混凝土前槽底沉渣厚度不得

大于200mm,槽内泥浆密度为1.1~1.25、黏度为18~22S、含砂量应小于8%。

⑹钢筋笼制作及安放

1) 钢筋笼的加工制作,要求主筋净保护层为70~80mm。为防止在插入钢筋笼时擦伤槽面,并确

保钢筋保护层厚度,宜在钢筋笼上设置定位钢筋环、混凝土垫块。纵向钢筋底端距槽底的距离应100~

200mm,当采用接头管时,水平钢筋的端部至接头管或混凝土接头面应留100~150mm间隙。纵向钢筋

应布置在水平钢筋的内侧。为便于插入槽内,纵向钢筋底端宜稍向内弯折。钢筋笼的内空尺寸,应

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。

2)钢筋笼加工尺寸,应考虑结构要求、单元槽段、接头形式、长度、加工场地、现场起吊能力等

情况,采取整体分节制作。为了保证钢筋笼的几何尺寸和相对位置准确,钢筋笼宜在制作平台上成

型。钢筋笼每棱边(横向及竖向)钢筋的交点处应全部点焊,其余交点处采用交错点焊。对成型时临

时扎结的钢丝,宜将扎丝头弯向内侧。为保证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具足够的刚度,除结构受力要求

外,尚应考虑增设斜拉补强钢筋,将纵向钢筋形成骨架并加适当附加钢筋。斜拉筋与附加钢筋必须

与主筋焊牢固。钢筋笼的接头当采用搭接时,为使接头能够承受吊入时的下段钢筋自重,部分接头

应焊牢固。

3)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值为:主筋间距±10mm;箍筋间距±20mm;钢筋笼厚度和宽度±10mm;钢

筋笼总长度±50mm。

4)钢筋笼吊放应使用起吊架,采用双索或四索起吊,以防起吊时钢索的收紧力而引起钢筋笼变形。

同时要注意在起吊时不得拖拉钢筋笼,以免造成弯曲变形。为避免钢筋笼吊起后在空中摆动,应在

钢筋笼下端系上溜绳,用人力加以控制。

5)钢筋笼需要分段吊入接长时,应注意不得使钢筋笼产生变形。下段钢筋笼入槽后,临时穿钢管

搁置在导墙上,再焊接接长上段钢筋笼。钢筋笼吊入槽内时,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,竖直缓

慢放至设计标高,再用吊筋穿管搁置在导墙上。如果钢筋笼不能顺利地插入槽内,应重新吊出,查

明原因,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,不得强行插入。

6)所用于内部结构连接的预埋件、预埋钢筋等,应与钢筋笼焊牢固。

⑺浇筑水下混凝土

1)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要求:混凝土的实际配制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;水泥用

量不宜少于370kg/m³;水灰比不应大于0.6;坍落度宜为18~20cm,并应一定的流动度保持率;坍落

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,一般不宜小于1h;扩散度宜为34~38cm;混凝土拌合物的含砂率不小于45%;

混凝土的初凝时间,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筑和接头施工工艺要求,一般不宜低于3~4h。

2) 现场拌制混凝土:同“4.5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”中相关部分内容。

3) 接头管和钢筋就位后,应检查沉渣厚度并在4h以内浇筑混凝土。浇筑混凝土必须使用导管,

其内径一般选用250mm,每节长度一般为2.0~2.5m。导管要求连接牢靠,接头用橡胶圈密封,防止

漏浆。导管接头若用法兰连接,应设锥形法兰罩,以防拔管时挂住钢筋。导管在使用前要注意认真

检查和清理,使用后要立即将粘附在导管上的混凝土清除干净。

   4) 当单元槽段较长时,应使用多根导管浇筑,导管内径与导管间距的关系一般是:导管内径为

150mm,200mm,250mm时,其间距分别为2m,3m,3~4m,且距槽段端部均不得超过1.5m。为防止泥

浆卷入导管内,导管在混凝土内必须保持适宜的埋置深度,一般应控制在2~4m为宜。在任何情况下,

不得小于1.5m或大于6m。

5)导管下口与槽底的间距,以能放出隔水栓和混凝土为度,一般比栓长100~200mm。隔水栓应放在

泥浆液面上。为防止粗骨料卡住隔水栓,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。隔水栓用钢丝

吊住,待导管上口贮斗内混凝土的存量满足首次浇筑,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.8~1.2m时,才能

剪断钢丝,继续浇筑。

6)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,槽内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一般不宜小于2m/h,中途不得间歇。当混凝土

不能畅通时,应将导管上下提动,慢提快放,但不宜超过300mm。导管不能做横向移动。提升导管应

避免碰挂钢筋笼。

7)随着混凝土的上升,要适时提升拆卸导管,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保持2~4m,不宜

 

下一页

}